央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武漢南部的江夏區山坡街 光星村28組,一共有30戶農民,156人。2000年之後,年輕勞力開始外出打工,光星村逐漸成了空心村,種田勞力短缺。90畝水稻田,160畝魚塘,150畝柑橘園。66歲的組長陳炳蘭成了最後的農田守望者,幫30戶村民育苗、灌溉、排水,而他的年薪,卻只有300塊。
  陳炳蘭:我現在管理抽水啊,照顧禾苗啊,蟲災了,通知他們打藥啊,田裡沒有誰幫他們抽水啊。
  今年已經是陳炳蘭擔任“生產隊長”的第42個年頭,連任如此久,有什麼秘訣?陳炳蘭說,在1967年上任之初,就幹了件大膽的事。當時,國家推廣種子改良,很多生產隊不敢嘗試,而他拿出了80畝田試種。到年底時,社員家裡不僅分到了肉,而且還有幾百塊錢。很多村民把茅草房換成了磚瓦房。
  陳炳蘭:我十七歲就當組長了。我當組長的時候,上頭要種子改良,我們當時就報了八十畝面積,產量平均八百多斤一畝,八十畝就搞了六萬多斤。
  但要說讓28組徹底改變的,還是老陳引來的柑橘產業。1972年,陳炳蘭和父親回湖南老家探親,他發現當地村民大量種柑橘,收入不菲,就尋思著把柑橘帶回湖北。
  陳炳蘭:72年,我父親去湖南了,從湖南,走親戚,帶來柑橘。回來之後,這個坐下,那個坐下,我們就把柑橘給他吃。這柑橘蠻好吃。我們老家種柑橘的啊,屋前屋後都種柑橘。(村民說,)你要是種了柑橘就好了,屋前屋後。我們屋前屋後這麼大的面積可以種啊。
  1978年,生產隊收穫了大量的橘子,集體收入成倍增加。1982年,光星村開始“單干”、“承包到戶”。陳炳蘭又瞅準機會,率先承包200棵橘子樹。1986年,他的橘子收入高達8000元,成為山坡鄉最早的“萬元戶”。
  陳炳蘭:我八幾年就成為萬塊戶了。八八年就成為萬元戶了,八九年我就住到樓房上去了。花三萬多住到樓房,一百二十多平方。(很多人)很羡慕,我們鄉很多人很羡慕我。
  陳炳蘭當上萬元戶之後,也沒忘了鄉親們,他又帶村民整理出160畝魚塘,每年對外承包,當做村小組集體收入。
  陳炳蘭:我們水塘現在有一百多畝面積,開始承包不高,開始承包只有六七千塊錢,這兩年效益高了,我們就收到一萬六七塊錢。
  陳炳蘭用這些收入幫村民購買福利。給30戶村民付了有線電視費、合作醫療費,還有農田灌溉費、清淤費等,村民幾乎都不用自己掏錢。
  但最近幾年,陳炳蘭萌生了退意。聽說老隊長不想幹了,村民們都不同意。村民開玩笑說:“你不死,我不選。”
  對於村民的擁護,陳炳蘭有些感動,他覺得報酬只是個意思,村民的信任才是他堅持四十二年的理由。
  陳炳蘭:當時當隊長集體拿工分啊,沒有一點報酬。分到戶之後就沒有公分啦,集體就給150塊錢的辛苦費。這幾年,外頭都是四五百塊錢一個月,有人說要加一點,加一百五。我說,好好,加一點。現在是300元一年。報酬嘛,是這個意思。  (原標題:武漢村官陳炳蘭堅守崗位42年 年薪300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11edxd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